#娛樂聚焦#陳翔六點半,作為目前國內最火的短視頻製作團隊,受到了廣大粉絲的支持和肯定。

其實在陳翔六點半之前,還有一個很火的短視頻創作團隊,那就是鄭雲工作室。
在當時自媒體還不是十分普及的情況下,鄭雲依靠優酷和土豆等視頻網站混得風生水起,按照當時的熱度比例來說,一點也不比現在的陳翔六點半低。
但是,就視頻整體製作質量來說,鄭雲是遠不如陳翔的,鄭雲只是站在了時代的風口,飛了一段時間而已。

當然,也並不是說鄭雲本身的創作水平比不過陳翔。其實就劇本來說,他們大部分的取材都不算新鮮,很多題材都是來源於網絡,在經過加工之後拍成視頻段子的。
但相對來說,鄭雲團隊的表演風格太過單一,陳翔團隊的表演內容就明顯豐富了許多,這主要是兩個團隊之間演員實力的差距。
以前看過鄭雲的視頻,說實話,他的大部分作品雖然也覺得很有趣,但都是一看而過,基本沒興趣再看第二遍了。可能是由於演員的表演太過浮誇,或是其他原因,反正是提不起“再看一次”的慾望。

反觀陳翔團隊的作品,雖然很無釐頭,劇本內容也並不算新鮮,但無論是看一遍還是看兩遍,都依然覺得很有趣,主要原因就是演員的不同。
陳翔團隊對每個演員的角色搭配,和風格定位都非常成功,讓觀眾很容易就記住了他們的特點,他們在表演上雖然也很誇張,但並不浮誇,這樣觀眾就不會產生“審美疲勞”。
這主要得益於陳翔對選角的嚴謹,證明他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專業做准備的,並不是鬧著玩。
雖然這幫演員在加入陳翔之前,普遍沒什麼名氣,但表演功底都很扎實,再加上顏值也在線,同時也都很嚴謹、敬業。這樣的演員出鏡,觀眾就沒有不喜歡的理由了。

但是,一直渴望進入電影圈的陳翔,似乎也犯了一個和鄭雲一樣的錯誤,那就是在電影的選角上,演員和劇本之間嚴重不搭配。
導致拍了四部電影,但每一部都是不溫不火,市場反應平平,這和他們短視頻的熱度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。
或者並不是劇本本身有多麼不堪,也不是演員演技有什麼問題。
事實上,劇本和演員都沒問題,問題就出在劇本角色和演員的搭配上。
也就是說,對的劇本,沒使用對的演員;或者是對的演員,沒搭配對的劇本。
這也是鄭雲團隊失敗的主要原因,也是一個值得陳翔團隊反思的問題。
應該如何設計劇本風格,如何給演員定位,到底是用劇本挑選演員,還是用演員設計劇本?這就需要站在藝術的角度去理解了。

我認為,陳翔還是應該用演員去設計劇本。也就是說,按照演員的特點去設計一套劇本,而不是創作一套劇本之後,再讓演員去演。
因為在陳翔團隊中,每個演員的風格在觀眾的心目中都定型了。
其實角色突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,如果不把握好,即使再優秀的劇本,拍出來也達不到預期效果,至少達不到觀眾的預期效果。
就拿周星馳來說,在觀眾的心目中,他就是一個喜劇演員,角色已經定型了。如果讓周星馳再去出演一個嚴肅的角色,即使劇本再完美,表演得再投入,依然會讓觀眾心裡覺得別扭。因為觀眾習慣了搞笑的周星馳,不會輕易接受嚴肅的周星馳,如果強行改變角色風格,當然很難獲得觀眾的認可了。

所以說,陳翔團隊的演員在經過這麼多年的出鏡,每個演員的風格在觀眾心裡已經定型了,如果突然改變表演風格的話,自然就很難獲得觀眾和市場的認可。
現如今的陳翔似乎也明白到了這一點,又或者是吸取了鄭雲當年失敗的教訓,好像又不再搞電影,改行做直播了。
畢竟,世界萬業的盡頭是直播,人世間或許已經沒什麼行業比做直播更賺錢的了。對於擁有過億粉絲流量的陳翔來說,與其辛辛苦苦拍電影翻不起風浪,倒不如輕輕鬆鬆做直播,賣點貨賺點錢。
雖然心裡還有一個電影夢,但是,再大的夢也得先有錢才能去實現啊,不是嗎?

十年前有鄭雲工作室,十年後,就只剩下鄭雲了。
現在有陳翔六點半,十年後,希望還是陳翔六點半,可別又只剩下陳翔了。
但是,網絡戰場歷來都是硝煙彌漫的,誰又能保證哪個團隊能十年如一日的燃燒呢?何況短視頻的盡頭就是直播,而陳翔六點半已經是短視頻的天花板,誰又有能力拿掉“六點半”這三個字呢?